中国毛织网 - 毛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动态 | 国际快讯 | 国内动态 | 市场评论 | 技术指标 | 毛织常识 | 市场营销 | 行业数据 | 最新资讯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毛织常识 > 毛织产业强镇协同发展的外砂战法
F.biz | 商业搜索

毛织产业强镇协同发展的外砂战法

信息来源:iiimmm.com   时间: 2022-03-18  浏览次数:78

  毛织产业是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的支柱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外砂人通过一次次的改良和创新,树起了一面潮式毛衫旗帜。2018年,外砂潮织小镇被列为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

  当前,汕头吹响了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的嘹亮号角。其中,外砂街道毛织产业发展有底子、有特色、有亮点,已然成为了龙湖区重要的产业集群。连日来,紧扣毛织特色产业建设,外砂街道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布局跨境电商渠道、出台惠企扶持政策、探索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为擦亮外砂特色品牌持续发力。

  聚力

  集体商标壮大潮织品牌

  在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之下,外砂街道致力于挖潜力拓空间、探索新路径,让特色产业得以强劲发展。近日,外砂街道授予5家企业“潮织潮汕”集体商标,通过提升品牌效应及引进电商项目等方式,为毛织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潮织潮汕”集体商标是由龙湖区潮织商会作为申报主体单位,于2017年1月通过核准注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商标涵盖毛衣、服装、针织服装、童装、帽、袜、围巾、婚纱等品类,填补了外砂地区知识产权方面的空白。

  此次外砂街道青年企业创新协会将“潮织潮汕”集体商标授予外砂辖区5家企业使用,不仅能让企业充分享受品牌建设释放的红利,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将对毛织行业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

  汕头市纳多贸易有限公司是被授予集体商标的企业之一。该公司总经理谢少珠告诉笔者,“我们希望所有被授予集体商标的企业,可以汇起产业发展凝聚力,通过电商直播等打造品牌,多方位展示潮织商标,从而推广外砂特色产业。”

  如今,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外砂同时着眼布局新平台,村里的企业纷纷“触电上网”,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大型电商批发零售平台开设网店。外砂街道更是瞄准了跨境电商这一渠道,与粤东抖音产业带代理服务商——汕头市云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TikTok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力促进外砂传统毛织产业与直播电商协同发展、深度融合。

  “我们目前搭建了20个直播间帮助本地企业,解决企业‘只会种菜,不会卖菜’的直接问题,把生产货品销售到国内外。”云心传媒总经理张伟忠说道。

  未来,外砂街道辖区企业能够借助专业的跨境电商平台,以互动直播形式集中展示优势产品,帮助企业畅通销售渠道,提升行业竞争力。作为电商产业基础雄厚的淘宝镇,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在外砂街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创新

  工业设计引领潮织创新

  “设计、织片、缝盘、挑撞、洗水、烫衣、车唛、查衫、补衣、包装……”这十道制衣工序,正是外砂街道毛织生产完整的产业链条。

  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而以工业设计引领潮织创新,正是外砂街道形成产业优势、扩大品牌效益的“催化剂”,也是外砂向下一个目标进军的底气所在。

  从传统到创新,外砂街道的毛织业界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和新理念对底蕴深厚的潮汕文化不断进行研究、挖掘,把国际流行的时装性和实用性设计糅合到潮汕传统设计理念中来,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去年9月,汕头市工业设计协会、外砂街道青年企业创新协会联合首次举办“设计汕头·外砂潮织杯”毛衣设计大赛,为所有热爱设计、热爱毛织的人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大赛共收到356件作品,最终评选出10件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不仅是毛织产业链设计端的丰硕成果,也体现了外砂街道注重以人才带动毛织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有益尝试。

  “工业设计能够提升外砂企业产业链特色发展,而工业设计协会主要发挥桥梁作用,引进更多设计资源,帮助企业提升设计水平,扩大品牌效应。”汕头市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庄学勤说道。

  此外,外砂街道在去年还举办了“非遗潮织绘百年”作品展,通过“非遗+党建潮织”的新颖形式,将外砂潮织小镇独有的“潮绣—抽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党建等元素相结合,吸引了辖区内毛织企业、非遗传承人、毛织爱好者等共同创作出40余件作品。其中,《狮头鹅》《独角兽》毛织作品的创作者为年仅五六岁的小朋友。

  助企

  出台首个镇街级惠企政策

  在精准化助企发展上,外砂街道大胆探索,主动寻找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突破口,推出《外砂街道支持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简称“外砂十二条”),成为汕头全市首个出台法规性文件扶持企业发展的镇街。

  “外砂十二条”聚焦支持企业上规上限、企业研发创新、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企业交流、村级园区建设等五大方面,共制定12条措施。具体帮扶包含补贴新上规工业企业、鼓励市场主体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市场主体发明专利或商标申请等政策红利。此次出台诚意十足的若干措施,彰显了该街道下决心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坚定步伐。

  在支持企业上规上限方面,企业在享受省、市、区三级补贴的基础上,还能享受街道一级给予的奖励,对当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新上规工业企业,街道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及以上的新上规工业企业,街道给予4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措施最大的亮点就是真金白银扶持企业能够上规上限,得到更多的实惠。比如一个上规企业能够拿到市区街道总共的资金,第一年就能达到28万元。”外砂街道经发办主任沈卫东表示,街道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企业,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把潮织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提升产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对面临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讲,每一项帮扶政策都是“及时雨”,但企业不知晓、不会用,政策效力就会大打折扣。连日来,外砂街道通过集中宣讲和上门宣讲等方式,为企业发放宣传手册,积极向企业和创业群众宣传相关利好政策。

  汕头市景如服饰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新上规毛织企业,在“外砂十二条”的鼓励下,企业力争今年销售更上一层楼。据公司负责人陈益元透露,“我们将积极投入研发生产,争取更多的订单,去年公司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今年公司决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新设备20多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外砂十二条’的出台和规划编制的逐步成型,给外砂街道带来了发展东风。接下来,街道将进一步找准外砂发展的‘坐标系’,真正挖掘好外砂优势,全力编制出一个高质量规划。”外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嘉曦表示,街道还将持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全力营造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的干事创业环境,确保惠企政策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目标

  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外砂街道是文化的沃土。据介绍,外砂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是龙湖区潮侨文化、红色文化、宗祠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阶段来,外砂街道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产业发展”新路径,将创建集“产、城、文、旅”为一体的潮织时尚艺术新领地,精心谋划融合历史文化、侨乡特色、红色文化于一体的外砂特色文旅线路,推动蓬沙书院、深祖家塾、东溪书斋等历史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风采。

  立足于城乡融合的发展定位,外砂街道深入查堵点、解难题,为进一步擦亮外砂潮式毛织品牌寻求方法。对此,外砂街道还制订了《外砂街道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工业强街、特色强街”的发展目标,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重点推进完善规划数据、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园区管理建设、做强特色小镇产业、拓宽内外向交流五项行动。

  擦亮外砂毛织品牌,只是外砂街道发展特色产业、振兴镇域经济的一个缩影。就如何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外砂街道还陆续召开多场规划座谈会,邀请来自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的专家学者、辖区企业家代表、各村乡贤、街村干部等人,共同为外砂出谋划策。

  在片区规划整合融合方面,外砂街道坚持规划“一盘棋”。目前,街道已形成《外砂街道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期研究成果,初步确立了发展思路,提出了实施工业外砂、宜居外砂、生态外砂、魅力外砂四大行动,以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引导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外砂高质量发展。

  【记者】 蔡沚彦

  【通讯员】 金怀宇

  【作者】 蔡沚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毛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